已有 0 位朋友發表了一針見血的評論,你還等什么?
-
禹三過其門而不入
發布:中國神話故事 | 分類:中國神話故事 | 評論:0 | 瀏覽:
-
禹在著手治水之前,先到各地做了一番考察,摸清洪水為害的情況。他沿著長江東下,又溯著黃河而上,走遍了九州的山山水水。禹在考察中認識到,父親鯀治水之所以失敗,是因為他只采用“堙障”的方法,用息壤來修筑堤壩,使洪水不再橫流;可是水性總是從高處往低處流的,水積多了,漲高了,堤壩就擋不住了。于是禹接受父親的教訓,改變治水的方法,以疏導為主,以堙障為輔。他叫那長著雙翼的應龍走在前面,拿它的尾巴畫地,應龍的尾巴畫在哪里。禹就在哪里開鑿河川,疏導洪水,使之流向大海。禹開鑿的那些河川,就成了我們今天的大江大河。同時禹還讓一只大烏龜背著天帝賜給的息壤,跟在后面,隨時把那些積水的深淵填平,把人類居住的地方加高。那特別加高起來的地方,便成了今天的高山峻嶺。
禹念念不忘父親的遺志,時時想著人民的疾苦,拼命工作,勞神苦思,一連治水十三載,幾次經過家門口都沒有進去看看,所謂“三過其門而不入”(《孟子·滕文公》)的佳話,就是指的這個。他不僅領導治水,還處處親自動手,累得要死。手上的指甲磨禿了,小腿上的汗毛磨光了,半個身子不聽使喚了,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,后腳超不過前腳,人們把他這種步伐稱為“禹步”。
禹經過了十幾年的艱苦奮斗,終于治好了有名的大河三百條,支流小河三千條,更小的河流無數條。大地上的洪水退下去了,到處出現了一片新綠。人民從高山的洞穴里走出來,從樹上的巢窠里走下來,又過上了安定的生活。為此人們世世代代感謝他的恩德,歌頌他的功績。
這篇中國神話故事,據《詩經》,《楚辭·天問》及《山海經》中有關材料編寫。大禹治水,忘我工作,三過家門而不入,以致積勞成疾,半身“偏枯”,走路后腳不過前腳,人稱“禹步”。這些傳說很多,足見禹的偉大獻身精神及人民對他的崇敬。
返回目錄
當前位置: 中國神話故事大全 >> 正文
熱門文章:
- 評論:(0)
- 隱藏評論
【評論下吧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