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朝三暮四成語故事/典故】
春秋時代,宋國有個養猴子的老人,人們都叫他狙公,狙公養的猴子很有靈性,他們互相都能聽懂對方的話,就像爺爺和孫子似的,很有些樂趣。但是有一件事情常使他頭疼,因為他家里并不富裕,養了那么多只猴子,家里的糧食常常不夠吃。可是狙公寧可自己和家里人減少些口糧,盡量讓心愛的猴子吃飽。但是,他家里的經濟實在困難,他不得不考慮要減少猴子的口糧了。
這一天,他對猴子們說:“哎!以后啊,你們吃的栗子由我來公平分配,每天早晨我給你們三個,晚上呢,我再給你們四個好吧!”
“啊?”猴子們聽了琢磨了一下齊聲說:“太少了。太少了”m.pthirty1.com兒童故事
“先別吵,先別吵,要不然這樣吧,早上呢,每人給四個,晚上再給三個,怎么樣啊?”
“嗯,很好,就這樣!”猴子們聽到早上從三個增加到四個,都以為是增加了,他們嘰嘰喳喳地歡叫起來。
成語朝三暮四,運用愚弄欺騙的手法玩弄人,現在比喻常常變卦,反復無常。
標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