睡前故事小公雞的聚寶盆
有一只名叫小黑的小公雞,他有兩個要好的小伙伴小白和小黃。
小黑每天和小伙伴們一起到樹林里刨土找蟲子吃。他們無論誰刨到幾條蟲子,都忘不了招呼大家來一起分享。雖然每天找到的蟲子不是很多,甚至有時候還要挨餓,但他們過得很快樂。
一天,小黑正在大樹下找蟲子,一只烏鴉蹲在樹上小聲對他說:“喂,小公雞,你這樣忙忙活活地半天也找不了幾條蟲子,多辛苦啊!南邊有一座神山,山上有一只神鳥,神鳥有一個聚寶盆,聚寶盆里有永遠吃不完的小米。如果你去神山把聚寶盆要來,你就不用每天這么辛苦啦!”
小黑一聽,顧不上和伙伴們打招呼,急急忙忙向神山跑去。
小黑歷盡艱險爬到山上。山上果然有一只神鳥,神鳥果然有一個盛著小米的聚寶盆。不過,神鳥告訴小黑:“這個聚寶盆不能隨便給你,你要用你所有的朋友來換取。”
小黑急切地問:“怎么換啊?”
神鳥說:“只要你拿到了我的聚寶盆,你所有的朋友就都會從你的生活中消失了。在朋友和聚寶盆之間,你到底要什么?”
小黑想了想,說:“好,我選擇聚寶盆吧!有了它,就有永遠吃不完的小米,沒有了朋友,我一樣會生活得很快樂。”
神鳥把聚寶盆給了小黑,小黑高興極了,抱著聚寶盆飛快地跑下山。他要讓朋友們一起看看神奇的聚寶盆。
可是,小黑回到原來的樹林里,發現自己的朋友一個也不見了。這是怎么回事啊?
烏鴉還蹲在原來的那棵樹上,“嘿嘿”地笑:“傻瓜,你找不到你的朋友了,他們都被你換了聚寶盆了!”
“哦,是這樣啊!”不能和朋友們一起分享得到寶貝的快樂,小黑很失望。
小黑有了聚寶盆,真的再也不用辛辛苦苦地刨土找食物了。他什么時候餓了,聚寶盆里總有滿滿的小米等他吃,這樣的日子過得很輕松。
可是,不知道為什么,小黑再也找不到從前的快樂啦!他總是忍不住回憶自己和伙伴們在一起生活時那熱熱鬧鬧的情景,他常常難過地嘆氣。
這一天,小黑終于下了決心,他帶著聚寶盆重新回到神山,找到神鳥,說:“我把聚寶盆還給你,你把我的朋友還給我吧!”
神鳥笑瞇瞇地問:“你真的要放棄舒服的生活?你的朋友比你自己舒服的生活更重要嗎?”
“是的,我不要聚寶盆,我要我的朋友,我要過我原來的生活。”小黑堅決地說。
“好吧,現在你回去,馬上就可以看到你原來的朋友了。”神鳥一揮翅膀,小黑一下子就回到了原來的樹林里。
“小黑,你跑到哪兒去了?快過來,我剛剛找到了一些草種子,過來一起吃吧!”小黃親熱地說。
“我找到了一些小蟲子,你們都過來吃一點兒!”小白也大聲說。
這時,失去了聚寶盆的小黑心里感覺無比幸福。
人生故事聚寶盆
故事發生在大約清末年間。
老張的老爹死了。老張家窮,張老爹在世的時候也是飽一頓、餓一頓的,快死的時候還沒能做個飽死鬼兩個眼睛睜得大大的,就是不肯閉!隔壁家年齡比較長的老太爺說:“莫不是還沒吃飽不肯上路?”張老爹緩緩地動了動眼珠,老張一聽,那眼淚就叭叭地往下掉。這年頭窮啊,你說能去哪弄東西給自己老爹吃一頓再上路?老張是急得團團轉,不得已把求助的目光望向了鄉親,“撲通”一聲地跪了下來連連磕頭:“各位鄉親,求求你們讓我爹好走吧!現在我借你們的東西,以后我就是不吃不喝我也會還上的!”連頭都磕破了,老太爺把老張扶起來輕輕地嘆了口氣:“小張,誰家沒有個難的時候,你在這等著!”老太爺向身后的鄉親招了招手,大家各自回家去拿東西去了。過不了一會,大家都陸陸續續地回來了,手上拿的都是自家僅剩不多的糧食,老張含著淚把食物一口口地喂進張老爹的嘴巴里,一邊喂一邊說:“爹,你老好走吧,鄉親們的恩情兒子不忘記的……”終于張老爹吃飽了,對老張招了招手,老張把耳朵趴在老爹嘴邊,只聽老爹吃力地說:“梅……梅樹下……”話還沒說完兩只眼睛緩緩地閉上了。老張大叫一聲“爹呀!”放聲大哭起來。
把老爹下葬后,老張就仔細想了想老爹的話,“梅樹下?暗示什么呢?”想了兩天,終于想起自家果園有一顆梅樹,莫非樹下埋著什么不成?老張坐不住了,拿了把鏟就朝著果園走去,老張圍著梅樹轉了轉就開始往梅樹下挖了,還真給他挖出一個東西來。老張拿著盆子看了看,也沒看出什么問題來。就想反正家里也用得著,就拿回去用吧!剛回到家里,老張的媳婦看到他拿個盆子就問他從哪里來的,老張就把情況和媳婦這么一說,老張媳婦就把盆子拿在手里看了看,突然像是發現了什么地叫了一聲:“老張,你看!”只見盆底下的邊緣寫著一段話……老張看完了那段話呼吁了一下:“老伴,這個以后就成了我們家的寶盆了。”不想這句話卻被一個人聽了去,才有后面的事情發生。
老張家漸漸好了起來,當然,當年鄉親們對他的恩情他也沒忘記。他把當時誰拿什么東西給自己記得是一清二楚,家境好了之后是十倍地還給別人。俗話說得好“還錢容易,還情難!”自此以后誰家有個什么時事老張家都義不容辭地幫忙。
這天,老張剛從家里的地里回來,一路上看到鄉親們的眼光看自己怪怪的,老張心里就嘀咕了,不會是家里出了什么事了吧?老張就三步跨做兩步地往家里趕去,這時迎面走來了隔壁的李嬸,李嬸看他那么匆忙就隨口問:“老張,走那么快干嘛?”
老張搔了搔頭發不好意思地說:“我看鄉親看我眼光有點怪怪的,我還以為家里出了什么事了,就想趕回去看看。”
“嗨,我還以為是什么事呢,就這個啊?這么跟你說吧,不知道哪個人說的,你們家老頭子臨死的時候給你留下了一個聚寶盆,是不是真的啊?”李嬸神秘地問。
“哪有的事……亂說亂說!”老張忙擺了擺手,就往家里去。
誰知道這事還沒完,老張村里有個不學無術的小混混,叫二狗,那天就是他聽到了老張夫婦說的話才把這事給傳開的,剛開始他還不相信,后來看到老張的家境漸漸地好了起來就心里犯了嘀咕,別不是真的吧?心里就癢了,何不把那聚寶盆給偷過來,以后就什么都不用干了。
這天,老張要到隔壁村去喝喜酒,二狗一看,機會來了!就趁著老張夫婦沒回來,就摸黑進了老張家。誰知這老張走到半路的時候,突然想起壞了,家里的雞圈還沒關好,倆人又折了回去。剛走到家門口,老張就發現有點不對勁,家里怎么有動靜,不好,遭賊了!老張示意老伴別出聲,去找人來幫忙。二狗在老張家里找了半天也沒找到,有點泄氣了。你說這大半夜的找個東西怎么好找呢?看看也快三更了,老張快回來了,還是下次再找吧,可是剛一轉身就傻了眼,為啥?后面站的除了老張夫婦外還有好多鄉親。老張一看這人不是別人正是不學無術的二狗就說:“我說二狗,我家沒值錢的東西給你偷吧?怎么摸到我家里來了?”
二狗一看事情敗露了就豁出去了:“你家不是有個聚寶盆?還說沒值錢的東西,看到大家日子不好過,你也不拿出來給大家用,太自私了吧?想當年你爹死的時候大家可幫了你不少忙啊,怎么?現在有了好處就自己獨吞?”
“你們一直想知道那么盆子是吧!好,那今天就給你們看看。”說完示意老伴去拿。
老張媳婦拿了過來伸給老張,老張搖了搖頭指了指老太爺。老太爺拿過來一看,頓時哈哈大笑說:“這哪是什么聚寶盆,這是一個最普通不過的盆子,只不過它底下倒有一句話。”
大家就好奇地問:“什么話?”
“滴水之恩,當以涌泉相報……”
民間故事聚寶盆
明初,潘村街(今明光市潘村鎮)來了一戶逃荒人家,男的推著一輛獨車,車上有一床鋪被、幾個陶制壇罐和黑粗瓷碗,女人肚子挺得高高的,看樣子又有了六、七個月的身子。小車上還坐著兩個孩子,一個四歲、一個兩歲,都是男孩,男的姓華,叫華良,女的姓梁,叫梁花,他們是打山東逃荒過來的。夫婦倆在街東的一個財神廟里安了家。這財神廟只是一間丈把長寬無讓無窗的破廟,一尊半人高的木雕財神像,長年無人侍奉已歪倒在一邊,厚厚的浮灰已糊住了這菩薩的鼻子眼。
華良和梁花一連兩天,掃的掃,洗的洗,將小小破廟的地下、墻上打掃得干干凈凈。山墻頭還壘了口露天灶生火做飯,大人叫、小孩鬧,嗨!這就成了一個家了。女人家的心細,她修補了神臺,洗凈上神像,將財神立在臺上,扶擺端正,還買了兩炷香,一邊拱手作揖,一邊祈禱著。一家人和財神爺作了伴。
這華良是個莊稼人,耕耙收種、叉把掃帚揚場锨,樣樣拿得起,還有一身使不完的勁,沒幾天就被街上潘老保險金家雇為伙計。這梁花雖是個小腳女人,但做得一手好面食,發出的饅頭能當球拍,搟出的面條厚薄長寬一刷齊。今晚切的面,明早也不會粘在一塊兒。只在潘老爺家露了一手,一個潘村街從南到北已無人不曉了。開始時誰家想吃梁花的手搟面,就上門去請。面搟好了,東家大都送她一碗半碗面粉做工錢,小日子也就湊和著過了。可這梁花是個帶身子的女人,眼看著肚子一天天大起來,東走西顛的也不太方便。潘太太給出了個點子,她借梁花十斤面粉,讓梁花每天在家搟面條,門口擺個攤子,誰家要吃面條就上門來買。就這樣,潘村街頭從此有了家面點店。那財神廟自從住進了他們家,神臺上開始隔三岔五地有人來上香,后來漸漸地香火不斷了。
一天夜里,華良睡夜突然醒了,再也睡不著。他爬了起來,推醒了正在熟睡的梁花,說:"快醒醒。我剛才做了個夢,夢見在耕田時耕出個大瓦盆,還沒等我拾起,過來一個白胡子老頭。老頭說這是個寶盆,若往盆里放粒米,不一會就能變成一盆。用得好,會給人帶來幸福;用得不當,會讓人家破人亡。還沒等我說話,老頭就化作一陣煙飄走了。這夢不知是兇是吉?"梁花累了一天,本來睡得正香,被丈夫推醒,有點煩,說:"管他哩。是福不是禍,是禍躲不過。"說完翻個身又呼呼睡著了。第二天天亮后,東家叫華良套牛耕田。老牛一趟沒到頭,鐵犁翻出了個大瓦盆。華良忙撿起瓦盆,揩去泥,看了看,普通的一個瓦盆,沒有什么特別之處。歇歇后,華良把瓦盆抱回有,交給梁花,高興地說:"昨晚的夢應驗了,我耕地還真的耕出了個寶盆。"梁花看到丈夫抱回一個盆,翻了個白眼道:"你是打著不走牽著倒退。我前兩就跟你商量著買個盆回來,你還說家里的盆只有個裂口子,用繩箍一下還能用。今天誰讓你買了?是撿著便宜了吧?"華良說:"昨晚我跟你說夢里的事,你忘了?真是耕田耕出來的,說不定真是個寶盆。"梁花接過瓦盆,翻來調去沒看出什么特別,以為是丈夫編故事哄人,順手往桌上一撂,就聽"當啷"一聲,發出金屬的撞擊聲。倆口子同時一驚:"哎呀!真和普通的盆不一般。"華良順手抓了一把黃豆撂在盆里,只見盆里頓時起了層霧氣,不一刻成了滿滿一盆黃豆。華良高興得蹦了起來。他把黃豆倒進一只口袋,又抓了一把黃豆放在盆里,不一會又是滿一盆;又把盆里的黃豆倒進口袋,仍抓了一把放在盆里,又是滿滿一盆。就這樣一連三盆,華良還要變。梁花冷靜下來,阻止住華良說:"你把昨晚的夢再細說一遍。"華良把昨晚的夢詳細重復了一遍以后,盯著梁花問:"怎么啦?"梁花說:"這盆應當用來和面用,咱要靠辛苦持家,不能靠取巧生財,不勞而獲。否則這個家會有災禍。"梁花立了條規矩,這盆里除每天和面外,不能往盆里放其他物件。華良向來都是聽老婆的,這次自然也不例外。
從那以后,華良還是干他的伙計,梁花還是賣她的面條。不過,現在不用再買面粉了。梁花每天和完一盆面,搟完面條,抓把面粉放在盆里,第二天還是和一盆面,就這樣每天都能從盆中變出一盆面來。
有天晚上,華良趁梁花睡下了,悄悄放了一個銅錢在盆里。第二添梁花正在和面做生意,發現盆里滿滿一盆銅錢。她知道是華良干的,來了氣,跑到屋里把華良從被窩里拽了出來,發起了脾氣:"你是要錢,還是要這一家老小平安?"華良憨憨笑著:"錢哪有老婆孩子好呢。"梁花余氣未消:"那你干嘛背著我弄這黑心錢?"華良說:"我根本沒想要,不過是好奇想試試。"梁花說:"那好。你去找工匠,我們就用這錢,把財神廟修復一新,再給財神爺鍍個金身。"
一晃又是一年過去了,華良和梁花攢了不少錢。他們接著財神廟往東蓋起了三間像樣的房子。華良還是在潘老爺家當伙計,梁花也還是每天和面賣面條。這年,夏蝗成災,飛蝗蔽天,所到之處,禾麥皆無,十戶人家有五戶討飯,路邊、山坡的榆樹皮都被剝下充饑。這樣下去肯定會餓死許多人。梁花和華良商量著,從明日起向災民發放饅頭,每人每天兩個。第二天天沒亮,梁花就蒸了一鍋饅頭,倒在一個大盆里,然后拿一個饅頭放在聚寶盆里,不一會變作了一盆饅頭。如此反復著,天快亮了,雪白的饅頭已堆滿了一大籩。華良帶著大兒子分頭在路口向過往討飯人和貧苦人轉告,財神廟梁花向災民發放饅頭。人們一傳十、十傳百,財神廟前排起了長龍。災民們手捧著雪白的饅頭,對梁花感激不盡。就這樣每天在梁花家門前都有成千災民領食饅頭,整個潘村無一人餓死。貧苦人家都說華良和梁花是神仙派下凡間救苦救難的菩薩。那些富戶人家中,開始有人注意華良一家了,他們對梁花每天發放饅頭感覺蹊蹺。百里之內小麥基本絕收,華良家哪來那么多的小麥面?每日發饅頭上萬個,需要蒸多少鍋啊,可怎么不見梁花家煙囪冒煙呢?人們納悶,好奇,不斷增了些猜疑。大老爺們中有問華良的,問他哪來那么多面粉;老太太、小媳婦們有問梁花,問她蒸上萬只饅頭要多長時間。每當人們問華良時,華良總是憨憨一笑,說:"咱媳婦有能耐。"每當人們問梁花時,梁花也都笑著說:"連鍋蒸省時間。"潘老爺是個心里做事的。一天他到華良家送工錢,一進門就說:"他大嫂子,今年是災年,你家也是憑手吃飯,天天接濟災民,我估摸著你積攢已用差不多了,今年的錢提前算給你。"說著從搭褳里掏出三吊錢放在桌上;同時兩眼像是安了軸,四處亂轉,一沒看到糧垛,二沒看到大鍋,三沒看到大蒸籠。離開華良的家后,潘老爺神乎其神地說梁花是天上下凡的救世菩薩,一盆一籩的大饅頭揮手就來,根本不用面粉、不上籠、不生火。
人們越傳越神,許多人從很遠的地方慕名而來,一是一睹活菩薩尊容,二是要買幾斤梁花親自搟的面條帶回去,說是吃了這面條百病不侵。梁花每天不多不少就做一盆面生意。梁花掙的錢攢著,攢多了,夠辦一件像樣的事了,就全拿了出來。潘村有了像樣的蒙館,那是華良和梁花倆口子捐的款;潘村有座像樣的石拱橋,那也是他們倆口子捐的款。
一轉眼十幾年過去了,華良和梁花都老了,三個兒子華龍、華虎、華豹也都相繼成了家,沿著老房往東,山連山每家三間房。老大在街上開著飯館,老三在街上開著布店,只有老二華虎繼承父業,耕種著家里的十幾畝田。因為附近上百里的人都十分敬重梁花,三房媳婦也是對婆婆敬重如神。三個兒子雖各有家業,但仍是同鍋舀勺,一個大伙食攤子,三個媳婦不要燒不要弄的,也落得自在。一日梁花突然得了怪病臥床不起,話也不能說,急得華良團團轉。一輩子都是梁花指揮這個家,他只能干個呆事,梁花要撒手去了,他也得跟著。梁花最放心不下的是那聚寶盆。她擔心三個兒子和三個媳婦得了此物,會貪得無厭。她叫過華良,用手指指盆,比劃著手勢交待后事。她想說的意思是,老大得飯店產業,老三得布店產業,老二有田種,三個都能過得去,留著這盆不會有好處,不如把它埋入地下,免得惹下禍端。可這華良腦瓜轉得慢。他誤把梁花的話理解成老大飯店、老三布店都需要錢周轉,老二種田每年只需種子,這盆誰也不給,有他管著。
梁花死后,華良分別給了老大、老三每人50錠銀子,給了老二一口袋麥種,三個兒子分灶起伙,各過各的了。老二華虎辛勤地耕種著他所得的十幾畝地,服侍著老子。老大老三開著他們的店,他們每人得了50錠銀子,見老頭子跟老二過日子,而老二倆口子只分得一袋麥種,為什么也很樂意,不吭不響?越想越懷疑,是不是老頭子另外留了家財給老二。老大老三兄弟倆逼著老頭子,問到底留了多少銀子給老二?華良被逼得沒辦法,說出了實話。三個兒子才知道父親有個聚寶盆。老大想,這聚寶盆要是歸了我,天下還有誰比我富呢?老二想,天下哪有不勞而獲的美事呢?你今天不勞而獲,明天還不知要損失些什么呢!我可不要什么寶盆。老三心想,這聚寶盆不能讓老大一人得去。他提出這聚寶盆要三兄弟輪著用才合理。
經過一番爭論,才講定由老大華龍先用聚寶盆,以后每家用一天。老大華龍倆口子樂滋滋地把寶盆抱回家,忙不迭地先把一錠銀子放進盆中,不到一刻變成了一盆;倒在地上,再變一盆。就這樣兩口人不停地忙著,反復地倒著銀子,銀子越變越多,越堆越高,到了半夜,整個三間屋子全堆滿了,這兩口子還在不停地變,不停地倒,不停地堆。突然"轟"地一聲,四面墻被擠崩潰了,屋頂塌了下來,兩口子都被埋在了銀子堆里。老三倆口子半夜沒睡,只等天亮過去要聚寶盆,突然聽到"轟"地一響,慌忙跑出來看,只見老大家屋塌了。這時老二和老頭子也都聽到了響聲。兩家人一起過來,在倒房的廢墟里又扒又摳。老三想找的是寶盆,老二和老頭子想的是要救人。這樣,一直扒到天亮,老三沒找到盆,老二和老頭子也沒找到人。倒房堆里,除了破磚碎瓦之外,根本扒不到銀子,而只是一塊塊狗頭石。這時華良想起了當年的夢,夢里白胡子老頭說過:"使用不當,會使人家破人亡。"這話全應驗了。
民間故事聚寶盆
1。神仙相助
明朝時,河北有個姓杜的大戶,平時樂善好施、頗有公德。父輩過世后,獨子杜承生接手家業,因不善經營,不過三年就家道中落了,生意一天不如一天,又雪上加霜,一場大火燒掉了倉庫,杜承生落魄得有上頓沒下頓,老婆秋娥受不了窮跑回了娘家。
這天,杜承生四處找差事卻無著落,他餓得前胸貼后背,經過郊外一座廢舊的城隍廟時,一頭栽倒在地。恍惚中,有個男人說:“可惜啊可惜。”
這男人救醒杜承生將他帶回自己的院宅,他五十來歲,仙風道骨的,自稱劉居士,杜承生看他衣著談吐不俗、房屋院落很寬敞,心想:如果能搭上他做個跟班,以后吃飯生計就不愁了。所以當劉居士問他情況時,他大裝可憐,一把鼻涕一把淚、添油加醋地說起自己的“不幸”。
劉居士說:“你祖父、父親當年家業興旺,怎么到您這就這般境況呢?也罷,你在城隍廟前暈到,說明你有造化,我送你一樣寶物。”
劉居士遞給杜承生一個半舊的盆,這盆普通臉盆大小,但上面有個蓋,看樣子有些年頭了。杜承生疑惑不已,這不就是個破盆嘛,新盆也不過十文錢,這能是什么寶物?
“別看它舊,它可是聚寶盆,你將它供在那座城隍廟城隍像后,你在里面隨便放些什么,七天后再來就有意外收獲。你要磕七個頭向城隍謝恩。”劉居士一本正經地說。
杜承生半信半疑。劉居士打發他回去,讓他坐在一輛窗簾縫死的馬車內,劉居士究竟住在哪,杜承生一無所知。劉居士臨走前交代他:“記住,聚寶盆不能放金銀,放了金銀它便會化成煙一去不返,七天內它施法力,這期間你不能來窺視褻瀆神靈。”
杜承生把那盆端詳半天,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,不管如何,去試試又何妨,現在杜承生饑腸轆轆,最想吃十里鋪的包子。他趁人不備偷了十里鋪一個包子,店主雖然發現了他,但沒理會,想必是看他一副可憐相。
忍著將包子一口吞下的欲望,杜承生將包子放置“聚寶盆”中,送到郊外廢舊城隍廟城隍像后。這里荒無人煙,城隍廟早年因一場大火被廢,官府在別處新蓋了廟宇,這兒就荒廢下來。
撐到第七天,杜承生再去城隍廟,等他揭開盆蓋一看,驚得下巴差點掉下:盆里滿滿的一盆包子。味道正是十里鋪的沒錯,按說包子七天早餿了,可這盆包子略溫新鮮,是才出鍋沒多久的。
真是天賜寶物啊!杜承生趕緊向城隍磕了十幾個頭。
杜承生一夜未眠,盯著聚寶盆發呆,這劉居士是什么人?看他的眉眼,莫非是城隍爺復活?若真是仙人相助,那我這輩子可就要出頭了。
可惜,劉居士說了盆內不能放金銀,目前快秋涼了,他急需一件棉衣。他趁夜黑偷了鄰居掛在外面的棉衣,棉衣太大,盆又小,杜承生有點擔心。
將棉衣擱置聚寶盆上,七天后再去城隍廟,一件一模一樣、成色似乎更新的棉衣出現了。杜承生欣喜若狂,將原來那件棉衣還給鄰居,自己復得一件。
2。百變寶盆
自從有了聚寶盆后,杜承生徹底告別了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,他將肉蛋放進盆中,變出一大盆,然后拿到集市去賣換來銀錢,日子越過越好。
當然杜承生有遺憾,賣肉蛋的錢畢竟有限,七天才能出一盆。劉居士說聚寶盆內不能放金銀,若不然他現在早成富翁了。
杜承生日子越過越好,有米有肉的,老婆秋娥也就回來了。她端詳那聚寶盆說:“相公,有了這寶物,你要風得風、要雨得雨,咱的好日子到了。”
“哪能這般好?神仙說了不能變金銀,這些不值錢的物件何時能發財?”
秋娥是個心眼蠻多的婆娘,她眼珠一轉:“相公你真傻,世上除了金銀,值錢的東西多著呢,例如珍珠。”
說干就干,秋娥拿來珍珠擱入盆中,七天后再去,果然變出了半盆同等質色的珍珠,這些珍珠可比那些日常用品值錢多了,只是以前聚寶盆能變出滿滿一盆,這回只變出半盆。
半盆珍珠也值不少錢了,杜承生和秋娥將它們賣了,購置了大房子。
聚寶盆原來除了金銀,什么值錢的都能變,這個發現讓杜承生夫婦興奮得夜夜睡不著覺,如此下去,財源滾滾的好日子不得像破堤的洪水一樣,攔都攔不住?
秋娥將她母親壓箱底的百年老參偷出來,聚寶盆七天后給變出了十根,這老參一根值五兩銀子,要發大財了。
杜承生樂得手舞足蹈,向城隍像磕頭如搗蒜。秋娥卻不高興:“這寶物怎么越變越少啦?這幾根老參只蓋住盆底。”
莫非聚寶盆變值錢的東西它就法力有限?或是不間斷地連續施法,累了?夫妻二人憂心起來,要趁著聚寶盆還能變出東西,趕緊變出最有用的東西來。
世間什么東西最有用?暫時想不出來。因擔心聚寶盆不間斷地“發功”會勞累,他們將盆藏了起來,讓它休養恢復元氣。這期間,秋娥用珍珠換來的錢幫丈夫謀了個差事,她認為男人再有錢也不能整天游手好閑,得有事做。
杜承生讀過幾年書,他謀來的差事是在官衙給師爺打雜。看縣官們威風八面、呼風喚雨,下屬百姓畢恭畢敬,杜承生心生嫉妒,心想:聚寶盆若能讓他做官多好。
3。貪心惹禍
這天,師爺隨縣太爺外出公干,將內府雜事交給杜承生,他專門交代:“密室內存放縣爺的官印,可要看好了,若有閃失拿你是問。”
官印!杜承生靈光一閃:自己若有了官印,就可以假造通行路牌、商戶文書,許多人行賄不就是為了能蓋上那紅印嗎?官印用處太大了,他大可從中盈利。
官印的材質是稀有黃玉,雕刻非得宮廷手藝,民間凡人無法臨摹,但聚寶盆是神物,一定能變成一模一樣的官印來。杜承生和秋娥又興奮得一夜未眠。七天后,城隍廟內的聚寶盆果然變出了一模一樣的官印,雖然只變出一枚,也足夠杜承生用的。
真是上天厚愛啊。秋娥說:“神仙說寶物變幻期間不能偷窺,我想他只對你要求,沒有要求過我,我便悄悄守候在城隍廟附近,發現一仙風道骨的老者與兩名男人進去過。”
聽妻子說那老者的模樣,正是劉居士,這劉居士果然就是城隍爺化身。杜承生趕緊在家里供起了城隍像,整天香火不斷。
待縣太爺和師爺回來,官印完好無損地躺在原處。杜承生假裝若無其事,其實興奮得都快尿了褲子。
杜承生正做著官印發財的美夢,沒等他啟用,就被衙役給逮了去,縣太爺大發雷霆:“杜承生,你是不是偷了爺的官印?從實招來!”
仗著對聚寶盆法力的自信,杜承生死不承認,縣太爺將那枚黃玉官印往白紙上蓋出紅印,指給他看:“你看,這是什么字?”
杜承生一看,驚呆了,那分明是“貪得無厭”四個字,當時兩印一模一樣,杜承生拿錯了,印文是倒刻的,且是繁體文,他一時疏忽也沒細看。
殺威棍還沒打下來,杜承生就全部招認了,為了救命,他告訴縣太爺聚寶盆的秘密,希望能寬恕自己。縣太爺其實也是貪官,他眼睛一瞇,摸著山羊胡子說:“行,如果聚寶盆真能變出寶貝來,我就放了你。”
七天后,杜承生的希望落空了,縣太爺大罵:“他媽的什么破盆,七天了什么也沒變出來,只變出幾只臭蟲。”
杜承生被發配充軍,秋娥哭了幾天,收拾細軟再次跑回了娘家。充軍路上,杜承生感嘆:若不是得了聚寶盆,自己雖然有上頓沒下頓,好歹也有人身自由,不會淪為階下囚。真是福兮禍兮、貪心惹禍啊。
在充軍的戈壁荒灘上,杜承生被軍卒鞭打、整日勞作苦力,更是有上頓沒下頓,一場惡疾下來,幾乎要了他的性命。
病得恍恍惚惚中,劉居士又出現了:“可惜啊可惜,你祖父父親都是助人行善、為人正直的好人,卻有你這個不肖子孫,他們曾有恩于我,我本意想助你以回報恩人,卻不料害了你。”
幾天后,杜承生病被治愈,放了出來,軍卒長說:“是個有臉面的貴人救了你,你小子命真好。”
那貴人是誰?軍卒長也不知道,只知道連知府都驚動了,可見那人勢力非同一般。
杜承生回家后,那個給他帶來好運和災難的聚寶盆再也沒有出現過。其實,只有劉居士自己知道:世間哪有什么聚寶盆?他只不過不想泄露身份,為幫助恩人之子,才假裝神仙幫杜承生完成心愿,盆里“變”出來的東西,都是他私人贈予的。
哪知杜承生貪欲膨脹,心思越來越歪,最后落了個身陷囹圄的下場。
民間故事聚寶盆奇案
荒郊客棧,重病老人神秘失蹤;利令智昏,知府斷案忠奸難辨。瘟疫突發,死傷無數,起因盡在那樁——
明朝初年,朱元璋建都南京。由于多年戰亂,南京城殘破不堪。蘇州巨富沈萬三慷慨解囊,斥巨資修復半座南京城墻,轟動天下。由此也引起朱元璋不滿,以“莫須有”之罪名將沈萬三發配云南。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始終不放心,幾經考慮還是將沈萬三在云南秘密賜死,一家老少全部下獄。
相傳,沈萬三有一個聚寶盆,無論何物只要放入盆內,都可變成金銀。沈萬三的巨額財富由此而來……
1。荒郊客棧
云南邊陲,茶馬古道。
一個年輕人攙扶著一個病歪歪的老人,還扛著行李,吃力地走在一條偏僻的小路上。此時已近黃昏,前方出現一家客棧,年輕人興奮地指給老人:“師父快看,是客棧!看來今晚咱們不用再露宿街頭了!”
老人咳嗽兩聲,生氣地說:“小武,這一路之上數落你多少次了,我們要以父子相稱。”
“爹爹教訓得是,孩兒記下了。”那個叫小武的年輕人嬉皮笑臉地答道。
走進客棧大堂,一個掌柜模樣的人迎了出來,吃驚地看著他們,起身說道:“請問兩位客官是要住店?”
“廢話,來你這里當然是住店嘍。”小武答道。一轉眼,看見門口蹲著一只看門狗,吐著舌頭,眼巴巴地望著他們。小武頓生憐愛之意,從身上掏出一把大棗,丟給了小狗:“讓你也嘗嘗俺們山東的大棗。”
大掌柜將兩位客人安排到二樓的天字一號房間。店小二熱情地打著招呼,伸手就要幫小武提行李。小武沒提防,行李箱子一下就被拉開,只見一個精美的青花瓷盆滾落下來。幸虧店小二眼明手快,及時接住了瓷盆。
“這個盆很眼熟呀,好像是……”店小二驚訝地看著大掌柜,示意他快來瞧瞧。小武見勢不妙,趕緊將花盆奪了過來:“看什么看,難道你這里是黑店,想搶劫不成?”
“誤會,誤會。青天白日,朗朗乾坤,哪里來的黑店?”大掌柜賠著笑,親自送這一老一少進了客房。店小二早已將房間打掃干凈,扶老人上床休息。經過一番交談,得知這兩人是山東人,此行是為了游覽云南的名山大川而來,沒想到道路崎嶇,走錯了方向,誤入這荒山野嶺之中。
在交談中,大掌柜的眼睛一直朝裝有花盆的行李箱瞟來瞟去,看似無意,實則有心地問道:“請問二位,不知這花盆是從何處得來的?”
“是我從附近鄉鄰手中購得,看樣子有些年頭,于是就買下了。”老人氣喘吁吁地說道,說完又猛咳嗽了幾聲。
小武問附近有沒有大夫,大掌柜說道:“這位小哥實在好笑,這方圓百里荒無人煙,只有我這一處小店,哪里有什么大夫?好在家父生前倒是通些醫術,我隨家父也多少學了些皮毛,如不嫌棄,我愿意給老人家把一把脈。”
“那就多謝大掌柜了。”老人伸出手臂,大掌柜的三個手指準確地搭在脈搏上,詢問道:“請問,老人家的病癥是不是已有三四天之久?起先只是畏寒怕冷,四肢無力,從前天開始加重,又有咳血、打擺子等癥狀?”
“對,大掌柜說得一點沒錯。”
大掌柜安慰了老人兩句,安頓他躺下休息,然后把小武叫出門外,憂心忡忡地說道:“老人家的病癥來勢洶洶,已經拖延不得。為今之計只有連夜到百十里外的蓮花鎮取藥,方可救老人家一命。我寫下藥方,你速速準備一下,即刻啟程。”
小武聽后一愣:“我初來乍到,根本不識路啊!”
“我要隨時觀察老人家的病情,不能離開;店小二倒是認識路,可惜他有夜盲癥,一到晚上就如瞎子一般,所以只有小哥去一趟了。”大掌柜匆匆寫好藥方,交給小武。然后牽來一匹白馬,說:“此馬往來客棧與蓮花鎮之間多次,所謂‘老馬識途’,它自會認路。到了鎮上只要打聽‘榮發’藥鋪,無人不知。請快快上路,老人家的病已經耽擱不得。”
小武騎著快馬,一路奔馳而去。大掌柜與店小二望著遠去的一騎飛塵,相視一笑,手拿繩索,慢慢朝樓上走去……
2。離奇失蹤
且說白馬飛奔了三四個時辰,終于在一處人煙繁華之地停下了腳步。小武想,這大概就是大掌柜所說的蓮花鎮了。此時已近深夜,小武好不容易打聽到“榮發”藥鋪,可人家早就關門了。
小武只能躺在藥鋪的房檐下等天亮,迷迷糊糊地睡了一會兒,天亮后抓好了藥,立刻馬不停蹄地趕回客棧。
小武回到客棧,徑直走進大堂。此時大掌柜正在算賬。一見到小武,大掌柜客氣地說:“這位小哥,你是來住店還是打尖?”小武有些發愣:“大掌柜,你不認得我了?昨天你打發我去蓮花鎮買藥,只過了一夜,難道你就忘了?”
大掌柜摸摸自己的山羊胡,將小武上下打量一番,說道:“蓮花鎮我倒是經常去,可我并沒有見過你這位小哥。小二,你過來一下。”
店小二聞聲而來,大掌柜問道:“你見過這位小哥嗎?”
“看著面生,應該沒見過。”店小二回答。
“我們昨天才來住店,怎么會沒見過?”小武把昨天發生的事講了一遍,大掌柜越聽越糊涂:“這位小哥,你莫非是在說笑?我這小店地處偏僻,已經一兩個月無人光顧了。客官莫非是受了驚嚇,還是囊中羞澀,想訛幾個饅頭飽腹?”
大掌柜的冷嘲熱諷讓小武義憤填膺。他忽然想起什么,快步跑上二樓客房,推開天字一號房門。只見里面空空如也,老人和行李都不見了。小武質問隨后趕來的大掌柜和店小二:“人呢?這屋里的病人呢?你們把他弄到哪里去了?”
大掌柜和店小二面面相覷:“這個房間已經空了很久,什么病人?我們連見都沒見過!”
“沒想到還真是一家黑店,你們等著,看我怎么收拾你們!”小武撂下一句狠話,跑出門外,消失在崇山峻嶺之中。
3。知府斷案
半日后,一頂官轎和一隊衙役出現在客棧門外,知府大人從轎里下來。
大掌柜將知府大人迎進大堂。知府說明來意:“近日本官體察下情,巡視各方。走到前方不遠處的時候,一個年輕人攔路喊冤,說你們這家客棧是家黑店,本官特來查看。”知府大人說完,叫衙役將喊冤的年輕人帶上前來,果然是小武。
當著知府大人的面,小武又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,甚至連給狗吃棗的細節也沒有落下。
知府大人問大掌柜有何話說。面對知府的質問,大掌柜倒也不卑不亢:“小人從未見過這位客官和他所說的老人。請大人明察。”
“那我問你,別家的客棧都開在繁華似錦、人流密集之地,你的客棧為何卻開在這崇山峻嶺、荒無人煙之地?”
“小人也想將客棧開在繁華之所,可惜銀兩有限,撐不起那么大的門面,只有在這偏僻之地慘淡經營。此地雖說人煙罕至,門前這條小路卻是連接滇、川、藏之間貿易,乃赫赫有名的‘茶馬古道’。每年春秋兩季,往來的商隊絡繹不絕。此時正值夏季,沒有客人也屬正常。”
大掌柜的回答滴水不漏,知府大人知道問不出什么結果,干脆下令搜查整個客棧。大掌柜不動聲色地站在一旁,任由衙役們翻箱倒柜。
衙役們搜查了一個多時辰,始終沒有發現可疑之處。知府還不放心,親自來到天字一號房間,房里只有幾件尋常的家具器皿,實在沒有可疑之處。他在房間里看了看,摸了摸,又去別的房間看了看,摸了摸。
從客房回到大堂,知府坐在椅子上沉思不語。正在這時,門外的一陣狗叫引起眾人的注意。知府大怒:“本官好清靜,最恨查案時有雞鳴狗叫之聲打擾。來人,將這畜生宰了!”
大掌柜看到知府查不出案情卻拿畜生撒氣,心里暗自好笑:“又是一個有名無實的昏官,看來這次能夠安然脫險了。”
沒過一會兒,殺狗的衙役回來復命:“稟告大人,在狗的腸胃里發現尚未消化的棗核。”
與此同時,另一個衙役也匆匆回來復命:“稟告大人,小人趕往蓮花鎮‘榮發’藥鋪,據看門的老人交代,昨晚的確有一年輕人騎一白馬來買藥,今天早晨方回。”
知府大人走到大掌柜面前:“事到如今,你還有什么話說?”
大掌柜臉色一變,這才知道知府大人的厲害。不過他還是死不認賬:“這只是機緣巧合,小人不服。”
“那你隨本官來,本官讓你心服口服。”知府將大掌柜帶到天字一號房,用手在桌子上輕輕一抹,手掌上干干凈凈。又把他領到其他房間,同樣地一抹,手掌上卻滿是灰塵。大掌柜立刻傻了眼!
“大人明察秋毫,小人佩服之至。”大掌柜跪倒在地。
“既然如此,還不快快將所獲贓物,以及那位生病的老者交出!”
“這……請大人隨我到內室說話,小人有要事稟告。”
“諒你也不敢把本官怎樣!”知府猶豫再三,獨自一人隨大掌柜進了內室。
4。洞內靈位
大掌柜將內室的大門緊鎖,然后走到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,搬起兩塊石板,地板上立刻顯現出一個一尺大小的洞口。大掌柜拿出兩塊濕漉漉且散發著異味的面巾,其中一塊遞給知府:“請大人捂住口鼻,隨我下去,大人一看便知。”
知府跟著大掌柜跳進洞口,里面漆黑一片。大掌柜點燃蠟燭,知府這才注意到,在這不見天日的地方竟然還供奉著牌位,牌位下用白布蒙著一具尸體。知府仔細辨認牌位上的字跡——“故主沈富之位”。沈富?這個名字好耳熟!
“回大人的話,沈富即是沈萬三,昔日的江南首富,不久前被當今皇上秘密處死。大人久居官場,一定有所耳聞吧。”
“本官倒是知道一些內情,不過這與今日的案件有什么關聯?如果本官沒有猜錯的話,這具尸體定是那位生病的老者,這其中的關竅你快快如實招來。”
此時大掌柜已不再有所隱瞞,將事情的真相說了出來。原來,大掌柜和店小二都是沈萬三身邊的親信。大掌柜還略通醫道,常為沈萬三瞧病。沈萬三被發配云南后又慘遭抄家,幸虧沈萬三早有防備,令二人攜帶“聚寶盆”遠走他鄉,躲過一劫。沈萬三被賜死后,他們二人回來將沈萬三的尸首掩埋,并遵照沈萬三的遺囑,將“聚寶盆”陪葬。為報答沈萬三的故主之情,二人就在墳墓的不遠處開了這家客棧,既可維持生計,又能為沈萬三守靈。
昨日,那一老一少來客棧投宿。無意中,兩人的行李中露出一個青花瓷盆,正是那埋在沈萬三墳墓里的“聚寶盆”。這時大掌柜就已經斷定,這二人定是偷墳掘墓的盜賊,不知是從哪里得到風聲,將“聚寶盆”盜走了。
“于是你們二人便設下計謀,騙走小武,加害老人,重新奪取了這‘聚寶盆’?”知府厲聲問道。
“大人錯怪小人了。小人這么做既是為了取回‘聚寶盆’,更是為了救小武和附近百姓的性命。‘聚寶盆’絕不能重見天日。”
“噢,此話怎講?”
大掌柜接著說道:“大人有所不知,我家主人在臨死之前,已經感染了瘟疫。這‘聚寶盆’與我家主人一同埋在地下,不僅沾染了瘟疫,更沾染了尸毒,而且毒性更強。這兩個不明就里的盜墓賊將我家主人刨墳掘墓,雖然盜取了‘聚寶盆’,可也深受其害。那個老者就是這樣得病而亡的。”
“原來如此!”知府長嘆一聲,“人為財死鳥為食亡,可嘆,可嘆!不過本官還是覺著奇怪,為什么只是這老者患病,而年輕人卻無恙?”
“依小人推斷,他們盜墓時,定是這老者下得墓去,加之年事已高,所以才立刻發病。至于這個小武是否感染了瘟疫,就看他的造化了。”
“那我們現在怎么辦?”知府問道。
“為了不引起眾鄉鄰的恐慌,小人建議大人下令封鎖消息,先將小武帶回縣衙隔離觀察。如果確認其已經感染且無藥可治的話,待其死后馬上焚燒,并將骨灰深埋于地下三丈。只有這樣才能防止瘟疫擴散。至于那惹事的‘聚寶盆’,事過境遷之后自然是放回原處,陪我家主人于九泉之下。”
“好,本官就按你的意思辦。”知府隨大掌柜爬出洞口,又轉身問道,“那我們剛才與老者的尸體同處一室,難道不會被傳染?”
“大人請放心,大人臉上的這塊面巾是經過藥水浸泡的,可在短時間內保證大人的安全。”
“原來如此,還是你考慮周全,本官多謝了。”
知府和大掌柜又來到大堂之上。當著小武和眾衙役的面,知府大吼一聲:“來人,將沈萬三余孽大掌柜和店小二一并拿下!”
大掌柜驚呼:“大人,你怎么出爾反爾?”
知府冷笑著,一言不發。
5。利令智昏
縣衙后院,知府密室。
小武跪在知府面前:“謝大人不追究小人背信棄義之罪,小人感恩戴德,沒齒難忘。”
知府說道:“好了好了,你師父為了這件事已經命喪黃泉了,況且‘聚寶盆’我已得手,哪能再怪罪于你。說來你師父也是咎由自取。想當初我費盡心機把你們師徒找來,還告訴你們沈萬三的墳塋所在。若按我們當初所計劃好的,你們盜出寶貝交與我,我贈送你們千兩白銀,皆大歡喜,何樂而不為?可恨你那師父貪財,盜取寶貝后想占為己有,于是你們東躲西藏,迷失了道路。我感覺事情有變,于是借巡查之機在附近尋找你們。好在你還夠機敏,師父失蹤后盡快找到了我,拿回了寶貝。這千兩白銀我還是贈送與你,你還是快快回鄉吧!”
就這樣,知府根本沒有將瘟疫的事告訴小武,還放他回鄉。其目的就是想讓他自生自滅,始終保守秘密。而小武果然如他所愿,走后不久就出現畏寒、咳血等瘟疫癥狀,還未走到山東老家便不治身亡了。
至于那個神奇的聚寶盆,知府將其在石灰水里足足浸泡了三天三夜,直到第四天,才敢當面試驗它的神奇——結果令知府大為惱火,聚寶盆根本沒有傳說中生金生銀的神奇功能。
知府火冒三丈地沖進大牢,質問大掌柜聚寶盆為何失靈了。大掌柜哈哈大笑:“大人,你不會真的以為那‘聚寶盆’可以生金生銀吧?”
“怎么,難道傳言有假?”知府的臉色變得鐵青。
“這世上哪有什么真正的‘聚寶盆’?”大掌柜無限感慨地說道,“其實你手里的這個‘聚寶盆’,只是沈家的一個傳家寶而已,據說是宋朝官窯的珍品,所以幾代人都很珍惜。我家主人經商有道,每每在這盆子旁邊沉思片刻,便會想出無數發財的好主意來,久而久之,我家主人便喚它‘聚寶盆’。至于生金生銀的神奇功能,全是無知之人以訛傳訛罷了。可笑知府大人能夠破解我設下的謎團,卻被這無稽之談所蠱惑,接連害死兩條人命,可悲可嘆啊……”知府聽后跌跌撞撞地走出大牢,身后大掌柜那凄厲的慘笑聲卻猶如針刺般,扎在他的心頭……
大掌柜所料不差,小武死后不久,在他經過的沿途便爆發大規模的瘟疫,死傷無數。朝廷追查下來,得知瘟疫的來源,朱元璋大怒,將知府滿門抄斬并株連九族……